我的人生在高中时被好好地对待了(那时还在旧校区),让我对接下来的未知充满好奇和善意。
——深国交2018届毕业生韩辰馨
深国交是为数不多的可以有着完全不一样的人存在的地方。相信只有在这样的土壤里,才能成长出更多有想法、精干的学生。真心希望这样开明自由的氛围,能够(在新校区)一直得以保留。
——深国交前学生会主席、2019届毕业生杨啸
“远望或俯瞰,新校园坐落在一个大平台上,将师生们的学术空间,将教育的价值与尊严,稳稳托起。”深国交新校园设计师、建筑阿卡汉奖得主李晓东说,“以大平台和校园周围的水系为结界,形成了安静的教学区和活力的城市界面。”
2020年夏秋之交,安托山畔,师生们共同启幕了这座新校园。那么,在保持国交18年核心价值得以承袭的前提下,新校园又将带给师生们怎样的新内涵?
润物细无声,学生们在成长年月浸润过的场所,若与之形成积极、美好的关系,将会成其重要的生命记忆。
新校园所在的福田安托社区,市政配套优越,区位优势明显,而校园本身,则可用“气质清雅、空间灵动、校园好用”来概括。
深国交院长Neil Mobsby说,新校园完全是按照师生们的诉求建造的,因为他们才是校园的使用者。
一份来自清华大学建筑专业的论文分析表明,国交安托山校园环境积极、舒适,空间灵活、多元,很好地适应了教学的复杂性、课外活动的丰富性、人与人交往的充分性、全球视野等国际教育元素,并充分响应了当地的地理条件。
整座校园以莫兰迪灰为底,绿意飘飘。其中的“莫兰迪灰”,是大面积的清水混凝土,质地稳实,色调淡隐。
李晓东说,当建筑空间已经很好的时候,就不需要过于修饰,古人云“素以为绚兮”,“素”本身就是绚烂的。
校园中的 “绿”,由巨树、矮灌、蒹葭、清竹、木屑土驳杂的地面园林,以及立面垂植的藤蔓、灌木以及植有小乔木的空中花园构成,加上浅水缓流的内庭水系和黑石为底的“护城河”(代替校园围墙),展现了生命的恣意、时序的更叠,以及人工建筑对大自然的顺应,提升了整座校园的温润度。
灰与绿、实与飘的空间构成,实现了新园样貌气质与使用价值的协同:稳实淡隐的背景让人放松,清新通透的场所促人敏思。使用者在朴素舒适的建筑里,会更加专注地感受生命、真理与爱,达到不受外物所累的心灵自由。“建筑就应该是一种激活的因素,实现对生命的激活,”李晓东表示。
在教学及教辅设施内部,从智能化支持系统,到实验设备及投影、白板、主控电脑等教具,皆按时下所能达到的精度和速度配备,教室空间亦按方便师生互动和课堂讨论的尺度布置,体现着校园建设的价值取向:一切设施都是为了学生的学术增进和身心成长服务。
建校18年来,深国交的学生一直处于充满挑战却不急功近利的成长环境中,即便在空间局促的水围旧校,用一些家长的话说,学生们获取新知和个人成长的过程,都是从容喜悦的:他们举止礼貌,眼里有光,容颜上不见委屈。
“学校的发展亦如学生的进步,需要日月的积累、不辍的修为,”Neil院长说,这一切,都散见在日常的长进和历史的传承中。
现在搬了新校园,但实践了18年的“国交精神”必将一脉传承,因为学校“帮助学生达到其最佳学术成绩的同时,保持其天然的创造力和好奇心,为接受世界级的高等教育做好准备”的办学宗旨始终不渝。
如今的国交气质,有如一个有着美好阅历的一个人的相貌,其内在的东西已超越其物理和地缘特征而直接渗透向世界、向后来者……
“学生们将在新校园的天空下、角落里,一如既往地进阶思维,发育情感,强健体魄,构筑自己人生基本面的同时,亦将写下安托山纪元的新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