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交记忆篇
余昇阳Alex
深国交2021届毕业生,
在国交的一些经历:事情不大,也不小
一、 说复杂也不复杂的学习氛围
依照我自己的经历来讲,深国交的人究竟学不学?学,但是也不完全学。你依然可以看到:临近考试还在教室里激情似火地打“电动”来缓解疲劳的家伙,平常四处摇头晃脑约着姐妹吃饭逛街一起在各大商场快哉的朋友,以及出了校门看到同学一拍脑袋就打算蹭张电影票一起去坐着看电影的可疑人士……
但在此同时,你也能够看到晚自习结束后依旧迟迟不愿离席的身影,每天奔波于各种竞赛和活动中留下的忙碌脚印,在考试前夜依旧紧紧抱住不放的卷子和笔记,还有站在领奖台上,出现在学校荣誉墙上的一张张笑脸……
对刚踏入校园的我来说,我曾经一度对眼前所看到的这种极其矛盾而又魔幻的情境,感到十分的困惑和不解:在我之前的认知当中,一个人要么学习,要么不学习,不可能在生活上如此逍遥还在学术成就上如此成功。
而实际上,这都是可能的,但也不完全可能,因为人和人的体质不能一概而论(恼),有的人可能会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将半个课本的内容在一天吞下去,而有的则有可能就抱着笔记不知所措浑浑噩噩度过一周。
后来回想起来,我才意识到,我所看到的发生在国交的事情,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不同的人,而这些都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如何。
每个人来到这所与众不同的学校,都在各种程度上寻找探索着自己最舒服的姿态,应用到学习生活上。而我要做的也就是找到属于我的那种模式:不一定要像某些人从早学到晚,学术比赛从周一安排到周日;但也没必要像另外一些人从早玩到晚,等着试卷自己端上来。那种看到别人轻松而自己疲惫劳累的不平之心自然会有,这无可厚非,但要意识到别人表面的闲情雅致,并不是自己就邯郸学步,放弃原有的计划和习惯、拥抱懒惰的理由。而且,总有事情是不会因人而异的,那就是不给予产出就最好不要奢求回报。
二、 左右摇摆还不少坎坷的申请
本人在申请季经历的变更可谓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在此还是想再感谢一下留学指导中心(UCO)的贾老师以及自己的家长和周围人在我经历如此变迁时提供的帮助和支持。
有人问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那我就得说说了:那是一天闷热的上午,我突然意识到我选的专业似乎不是我喜欢的——而那时我刚刚写完我的申请简历(PS)。当我拿着写满了自己绞尽脑汁才编织出的自己和生物密切关系的PS,突然被问了一句:“你真喜欢这学科吗?”令我惊讶的是,我自己竟然也无法率直地给出答案。我从G1到A年级都一直在学习生物,而且尚且还保持在一个不错的水平上。但是当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却惊愕地发觉自己内心的想法恐怕并不是自己理所应当认为的那样。
当我忐忑地将自己要改为申请传媒专业的小心告诉我的留学指导顾问贾老师时,一丝惊讶的表情在她脸上一闪而过,但紧接着又恢复成了平日里沉着的专业面容,这点不禁令我为之叹服。很快,我们就重新制定了日程安排,并紧锣密鼓地重新开始准备。之前花了小半年写的PS和准备材料全部作废,一切又得从头开始……所幸,最终还是在截止日期前提交了所有资料。
实际上,相信我的同学们的申请季,尽管不会有太多像这样突然改方向的情况(不然恐怕UCO的老师们都得过劳休假去了),但都会是历尽各种坎坷。我想,至少对我本人来讲,我能够有幸撑过申请季,不仅是因为有周围人悉心的关照和帮助,还离不开一些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保持真我,接受和认识自己真实的一面,并且坦诚地聆听自己内心的想法——我认为这种方式着实让我能够在面临像申请大学这样巨大的压力和诸多挑战时仍然保持足够的清醒向着自己的方向前进。
三、 稀奇古怪但也平淡朴素的大家
对还未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讲,三四年的学习生涯似乎会是非常漫长的一个阶段;而对于正在经历这些的同学们来说,高中就是当下所面临的一切喜怒哀乐;而对于已经毕业的我们,深国交的生活大概就是那段记忆吧。
从刚开始的素不相识,到后来的打成一片,这四年来,与同学、老师、校舍,都是一段逐渐熟悉适应的过程。在这所不一样的高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人:性格迥异——悲欢也都在转瞬之间,兴趣广泛——从社会学大课题的探讨到生活现象的细节都有涉猎,爱好特长更是丰富——琴棋书画尽出人才,在他们之中,永远不会感到无聊——因为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能在某个方面给你惊喜,让你学到更多。有时候感觉跟他们处一块我都会觉得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发生也是情理之中。
而当毕业典礼落幕之时,回首望去,那一位位仰首挺胸迈向礼堂外的学子,一同与我毕业的同学们,其实也都是怀揣着一样兴奋和憧憬的心情,想着自己的未来迈步。那一刻,是如朴实,而又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