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大学申请攻略篇
杨益闻Ivan
深国交2021届毕业生,
这里的故事非常精彩
2019年,我来到了深国交,如今这段短暂而精彩的旅程已经暂告一段落,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希望能对学弟学妹们,以及还在考虑是否选择国际高中,选择国交的同学们有一定帮助。
我是从高二转来国交,并直接从A1开始学习的。19年的四月份前,我还是一名普高学生,成绩不上不下,勉强达到C9的标准,对自己的未来生活也没有很好的规划,只是每天按照学校和老师的要求学习。我妈妈向我提到深国交这所学校时,起初我并没有太多的兴趣,而是想着老老实实读完高中三年、高考、暑假、大学,按部就班。
听说国交是国内最好的国际学校之一,我便陪着朋友,顺便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参加了入学考试。对于一名高二学生来说,国交的入学数学考试是非常简单的,这一点我相信很多同学也深有体会。但英语考试则完全不同。对于之前没有参加过雅思考试的我来说,这样长时间高难度的考试还是头一次接触。最终,我以数学A*,英语C的成绩拿到了国交的入学资格和名额,它也让我意识到,英语可能会是我在国交学习的一大难关。
达到录取要求之后,我最开始并没有想要转到国交学习,因为这对我来说意味着未知与风险。在国内读高中的话,至少也能够挑选一所相对优秀的985大学,更是有机会冲一冲西交大等国内非常优秀的高校。
在和朋友以及一些国际高中的学长交流后,我开始思考自己想要在高中阶段获得的究竟是什么。最终我认为,相较于严格且压力很大的国内高中,相对轻松,有更多时间可以发展自己兴趣爱好,可以锻炼自己的生活技能的深国交或许会给我带来更精彩的人生经历。最终在班主任的支持下,我转到了深圳国际交流学院,开始了全新的学习生活。
从普高到深国交,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课程。在选课的时候,我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课程。在一段时间的思考与和妈妈的探讨后,我最终决定从成绩的角度出发,选择了数理化生这样一个最适合我这个理科生的搭配,而没有仅凭自己的爱好就去选择心理和计算机,虽然我对它们非常感兴趣,但我认为,我对更高成绩与申请优势的渴望,比起兴趣更能支撑着我努力学习。而且从熟悉的学科与知识开始,也能够帮助我适应全英文的授课与教学环境,减少英语方面的劣势。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度过了大约一两个月的适应期后,我迅速从第一个test week的失利中调整好了状态,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凭借自己在普高学到的知识,为自己的申请成绩打好了基础,也给自己发展兴趣爱好留出了时间。
适应了国交的生活后,我也算是正式开始了在国交的学习,在这期间我遇到很多的困难,也踩了不少的坑,因此我想分享一下这段经历,希望能够帮助往后的申请者。
转瞬间,第一个学期过去,我也开始准备雅思考试,以便在A2拿到offer顺利过con。我从20年寒假开始准备雅思,但由于疫情的耽误,到了20年8月份才有机会参加考试,经过了一个月的准备,我首考的分数就达到了总分7.5,距离牛剑小分7,总分7.5的要求仅仅一步之遥。但也正因如此,我小看了语言要求的难度,导致它成为了我申请过程中最大也最严重的障碍。
在这个A1,A2衔接阶段的关键暑假,我并没有能够确定好自己申请大学的方向,专业和学院,也没有提前完成自己的PS文书,这使得我在A2开学到寒假的一段时间里相当仓促,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比如,我一直想要申请的是剑桥的自然科学系,但具体申请哪所学院则一直在犹豫,直到当天下午很晚才决定填丘吉尔学院,很快就被告知已经有人向学校申报过了,只能换学院或者接受调剂。又比如,我的文书迟迟达不到指导老师要求的水平。直到他一针见血的指出这样的文书不仅难以满足牛津的要求,甚至可能对我申请UCL,帝国理工等学校都会产生影响,并建议我放弃牛津,准备后面一批的申请时,我才真正紧张起来。几乎把剩下一周的全部时间都用来修改文书,三天改了十几稿后才写出让自己满意的PS,但这过程中的紧张和焦虑都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最后我终于顺利通过面试,拿到牛津offer,才真正有机会平复心情,开始准备过con。
前面提到,过con的过程中,给我带来最大困扰的就是英语。我自以为仅需一两次考试就可以顺利通过。但从三月份开始,我的雅思写作成绩就一直卡在6.5分。它成为了一个阴影,在我准备国际考的过程中始终萦绕着我,导致我根本无法专注于课内知识的复习,直到最终决定转考PTE,我才终于通过了语言con。这并非是说雅思考试有多难,而是它始终伴随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导致我难以专注于一项考试的准备。
相信很多同学也体会到,在国交,我们要经常面对各种事务同时开展的情况,导致手忙脚乱,因此,提前做好准备,在不那么忙碌的A1学年,A2申请季后的一段时间里做好对未来充分的准备是非常有必要的。反之,国际学生就容易在志愿填报—修改文书—准备笔试—准备面试—拿到offer后过语言con—国际考的过程中,一步出错导致处处紧张慌乱。
同样的,我也想分享一些自己在申请时做出的正确决策和经验。首先,在向国交申报牛剑申请志愿时,我并没有坚持申请剑桥,接受调剂,而是开始审视自己的优势和多方面的信息。最终我认为,牛津的PAT考试比剑桥的NSAA考试更加成熟,有更多的往年试卷来进行准备。并且在文书和面试环节,牛津更看重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与和教授互动,即时消化知识并做出反馈的能力。相较于剑桥,这和我个人的能力与特点是更加契合的,最终也帮助我顺利的完成了申请的流程。因此,在申请时,我更建议学弟学妹们综合研究大学的要求和各种特点来做出选择,包括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学术要求甚至是往年申请的学生收到的con和他们过往的经历等等,而不是单纯的依照学校的名气,当然,这并不包括那些学术能力极其出众,可以轻松驾驭牛津剑桥的非常优秀的同学们。
此外,提前写好文书,提前过掉英语con,在A1提前拿到Mathematic AL的A*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准备,他们或许有一定难度,但绝对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后续申请的难度。同样不要小看国际考,我和很多同学一样,在A1都相信国际考有手就行,但真正面对它的时候还是会发现自己知识中仍有漏洞,仍旧会感到紧张焦虑。在最后的一个月中,我时常会想,如果提前做好了万全准备,那这段除了偶尔考试,其他时间完全空闲的日子毫无疑问会过的非常愉悦。
回顾这两年在国交的生活,我发现自己逐渐收获了很多学习之外的惊喜。比如,我变得更能够应对复杂局面和大量事务带来的压力,能有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比如,在国交有时间读读自己喜好的古文和诗词,甚至研究一下奇门方术之类的玄学、和朋友们开黑、参加乒乓球社团、也曾趁着宿管老师不注意熬夜打三国杀、周末和假期骑车在深圳市瞎逛…
国交的生活或许会让我们感受到各路大神带来的压力,会让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偶尔会让我们感到沮丧,失望,但毫无疑问,这里的故事非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