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经过紧张而富有挑战的备考,我顺利拿到了国交的offer,终于进入我心仪已久的学习殿堂。
初入国交,我经历了一系列全新的体验:不断流动变化的班级,首次接触的全英文课本、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老师,背景多元、实力不凡的各路大神。面对这些扑面而来的挑战,迷茫之中的我有些手忙脚乱。但正如校长先生在开学典礼上所说的,国交是一个大家庭,学长学姐们会不吝赐教,将自己的学科积淀倾囊相授。
国交生活刚刚拉开序幕时,我就有幸参加了A1年级孙丹宁学姐的交流会,她是一位众人仰慕的经济学大咖,其知无不尽的分享让我受益匪浅。她作宣讲时,台下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许多同学还在兴奋地交流着,“我选课要选经济。”
在长长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社团清单中,我相中了语言学社团。社长辛雅歌把精心挑选的题目发给我们,并辅以悉心的指导。她还力邀来自北京的“重量级”嘉宾刘赫洲给大家授课,让我这个语言学“小白”一窥该领域的奥妙与乐趣。正是这些前辈的引领让我逐步融入了国交这个大家庭。
当然,在高手如林的国交,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面对peer pressure,大家也会在成绩发布后互相“攀比”分数。有人会为自己的数学成绩超过“死党”而欣喜若狂,但瞬间又被前桌一个更亮眼的分数所碾压。但我认为这更多的是一种良性互动,让我们得以合作共赢,共同进步。
就这样,每日穿梭于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与运动场之间,我结交到了一众好友,对不同老师的讲课风格也越来越适应。老师中我最为喜爱的是教授法语的Ines 老师,她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图片让我与法语结下了美丽的姻缘,为我的法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次参与模拟联合国大会时,我抽到了此前不甚了解的国家索马里,再加上我是新手上路,一开始紧张胆怯,不敢上台发言;在我们“海洋资源”小组同学的鼓励下,我渐入佳境,最终在小组文章终稿中出力颇多。当我第三次举起手中的delegate card时,我看到了主持人略带讶异和欣慰的眼神,我明白自己完成了一次蜕变。
回望过去,一个个精彩瞬间在心中激荡。从开学第0周时,对学校的一切满心好奇,到新生露营时,各种卖力的才艺比拼;从慈善跑的爱心满满、挥汗如雨到学生社团的头脑风暴,思维碰撞;从house赛的寸土不让,每分必争到BPCC商赛的通力合作,精诚团结……
2021已渐行渐远,2022正款款而来。学长学姐们备战国际考的全神贯注,废寝忘食,让我深受触动。作为后来者的我们,理应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岁末年尾,旷日持久的疫情拉锯战,似乎初露曙光。相信人类的智慧终将击退病毒。借用北京冬奥会的口号,“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 惟愿新的一年中,全球人民“一起向未来”,疫情消退,山河平安!
文|Byron Li
图| Brain Evangeline
编辑|Ke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