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际交流书院
报名热线
招生简章
本页位置:首页 >> 毕业生说 >> 2022画册
贺玥:求职:不设限
2022年01月19日

 2022大学与职业发展篇

 

 

贺玥Esther

深国交2017届毕业生,本科毕业于帝国理工,现就读于伦敦大学学院管理学院

 

求职:未来不设限

 

 又是一年匆匆过去,基本全年在家读的硕士也接近尾声,但也恰是因为这一年无法在伦敦金融城上课的无可奈何,反而在其他方面造就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机遇和便利。

 

自从学校开学前宣布网课以来,我边上课边找实习,捉住了去年秋招的尾巴,并在今年初进入一家科创公司的战略管理岗,拿着五位数的工资一做就是五个月。期间经历了与美国同事跨半个地球的早上6点/晚上11点工作会议、突如其来却收获满满的部门调动、新春晚会上的尬歌尬舞、快乐到起飞的部门团建、临危受命的出差等许多趣事,于我来讲,无论是知识储备、综合素质还是眼界视野上,都是无可替代的职场记忆。因此,这里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目前对于求职的一些看法和听到的故事,希望能对后来人有所帮助吧。

 今年的情况无疑是特殊的,但无论任何情况都适用的道理是:尽量尝试。站在毕业的节点,很多人都会迷茫,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工作,想走什么职业道路。对此比较好的一个应对措施就是:在学生时代,尽可能多尝试不同的领域,通过上课、实习或其他任何方式都可以,只要能够广泛涉猎。虽然工作了以后也可以跳槽去不同领域的岗位,但是这个成本就比较高了;而在学生时代,只要有意识开始,就不算晚。

 

举个我个人的例子。作为一个学化学出身的管理生,私认为经验和知识都被限定在非技术岗上,职业道路注定与技术岗无缘。然而前几天有英国的HR联系我,问是否考虑申请他们的数据工程师一职。我大为震惊,告诉她我对编程一窍不通。她回答没有关系,只要对数据有学习热情,非专业技术背景也可以申请,提供应届生编程培训,且目前公司内大多数工程师都是非理科出身。我上官网一看,该公司有学音乐、人类学、生化、文学的员工,现在都任职大数据分析工程师。不由感叹:世界上哪有那么多所谓的专业门槛,大部分时候,不过是我们想当然,自己把自己的路限制住了而已。

 

最近求职,听多了各行业校友会的演讲,有一位女生的思考让我印象深刻。她在上海长大,高中去美国读书,硕士在伦敦政经,毕业后在伦敦的埃森哲工作了四年后回到上海创业。她说,亚洲学生非常非常聪明,但她在伦敦工作时,公司里的中国人从高管到应届生加起来都没有五个。她认为,这是因为我们大部分中国人不习惯为自己发声,不习惯让自己去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交场合,所以相对的,可能遇到的机会也会偏少一些,所以一定要push自己走出舒适圈,打破所谓“不可能”的桎梏,去尝试各种各样的事。

 

当时还有很多同学关心英语非母语的问题,问会不会带来很多不利因素。一位麦肯锡的校友说,其实口音之类的都不是问题。她司有一位六十多岁的高管,一年前几乎不会英文,但是他自己花时间努力学习,现在已经能够开全英文会议了。虽然他的口音很重,但是他凭着自己丰富的业内经验,发表了很多闪光的观点和想法,没有人会因为口音问题低看他一等。日常工作中,宁可看到简洁清晰的英文邮件,也不希望看到辞藻华丽却毫无内容的文案。所以中心思想是,只要你敢于发表观点,有理有据,能把你的想法沟通清楚,就没必要担心语言成为问题。

 

国内的招聘每年都在变得更卷,而国外近几年也因为疫情的影响,岗位大量缩减,找工作变得更加不易。但在这大趋势中,留学生凭借着自己的学历背景、综合素质、独立思考等能力,依然有不容小觑的竞争力。而如何有效地运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去规划、制定、实践自己的目标,是学校不会教的人生必修课。但无论何时,相信自己能做到,并不畏惧为达成目标而付出努力,才是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的态度吧。

SCIE声明:本网站上的文章为SCIE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和转载!
Copyright (c) Since 2003 深圳国际交流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声明:学生在校活动的照片有可能在网站或其他媒介出现,若有异议请与校方联系。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安托山六路3号深圳国际交流书院 邮编:518043
联系电话:0755-83495014 / 0755-83495015 / 0755-83495024 / 0755-83495025
粤ICP备16068108号工信部备案查询http://beian.miit.gov.cn
办学许可证 聘请外国专家单位资格认可证书 CIE授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