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大学与职业发展篇
(左一:王汇源)
王汇源Wilson
深国交2019届毕业生,
松弛的张力
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标题时,你可能会想为什么我用“松弛”这个形容词来描述“张力”。我的本意是希望通过这个题目勾勒出一种相对的平衡感,一种这两年大学生活给我的体悟,一种我在“内卷“和”躺平“之间向往的生活态度。
薛定谔说,生命以负熵为食。我们总是想按照意志让自己的世界有序起来,这种负熵之欲深深地种在生命里,偶尔让我们夜不能寐。当我们看到别人出彩的成绩时,会想到自己也要站得更高。努力固然没错,但如果是不客观地扭曲自己、绷紧自己成为别人的模样就不可取了。
supervision的房间
有一句影视台词很打动我:Don’t ask for anything that doesn’t come naturally。如果经过尝试,仍然觉得自己无法自如地达到目标,这时,我个人认为对自己坦诚更重要——去换一条赛道。只有在一条让自己自如的,松弛的道路上,我们才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在事情本身上,而不是去承担额外的精神压力。我这里说的自如指的是在努力过程中,进步的速度稳定且可见。即使起点不高,在时间推移下也可以线性的积累。如果盲目地坚持了所谓的一些初心或者理想,有可能会事倍功半,并且有日后精神世界崩盘的风险。
国王学院旁边的树林
曾经有一个学长跟我说,在大学里看到的天才级的同学让他认清了自己,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拿我自己来说,虽然求学道路上一直顺风顺水,大大小小的考试都没太失利过,但我在大学里也看清了自己和天才的差别。比如,我没有许多天才“吸尘器”一样摄取知识的能力,更多的得利的原因只是因为自己平时比较细致。再比如,我无法做到像一些天才的时间管理。有一个很厉害的youtuber说他只在朋友在的时候看影视剧用以社交,他从来没有自己单独看过影视剧。我想了想那些年我追过的影视剧,虽然有些纯属消磨时间,但也确实有些带来了很多好的人生体验。想毕,我觉得我不必为自己做不到那样一种程度而感到抱歉。我并不是想定义自已,我可以尝试变得更好,但是永远都不要为自己本来的样子感到紧张或抱歉。
教堂
最近,我和我身边的同学都纷纷开始实习,也就免不了要互相倾诉一些“人间疾苦“。这些困扰打消了我曾经一度以为的工作比读书舒服的幼稚想法。 这些烦恼无非就是:工作内容平凡枯燥,没有清晰的任务和目标,需要提升的能力纷至沓来却不知从何入手等等。 如果不能有一个不偏不倚的态度,那这些事情会很容易使人心急如焚。就以重复的或者无明显意义的工作来说,你能平和地接受自己“浪费”时间吗?如果你可以,那么恭喜你,你和一位出色的理论物理学家Steven Weinberg的心境是相似的。在他的观点之下,很多现实世界的问题都不能明显地判断出其是否可解决和是否重要,大部分花在研究的时间都是在实用意义中被“浪费的”,如果你想有创造性,那你就要花很多的时间在没有创造性的事物上。这一个观点我非常认同。
peterhouse学院的old court
如今商用的FinFET晶体管的发明者胡正明教授,不是因为天天喊着创新的口号才创新出这个有实用价值的结构,而是因为在许许多多让人“下头”的平凡工作里,他对材料的种种属性,结构的种种问题有深刻的理解,才会有一天创新出这个看似神来之笔的结构。创新、意义是从陈旧和无意义中脱颖而出的,而许多的有意识也是从无意识里来的。
神经科学有个概念叫阈下信息,这种信息我们意识不到,但是却会对我们产生生理效应。虽然我们的意识时时刻刻在帮我们筛选重要的信息,但这些不被我们意识重视的信息总会有余波,对我们产生影响。工作可能也是这样,我们可以适度放下意识的管控,让无意识的系统去接管,在一次次经验的累积中,你松弛的收获可能会比你预测的要多。
最后,我想说松弛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智慧。“智慧便是无梦的安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