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文化初体验
这次访学让许多同学第一次踏足美国,这半月的旅程让他们全方位了解了美国文化。
美国人喝直饮水的习惯让不少同学起初难以接受。然而,他们在斯坦福大学校园内发现了这个漂亮的直饮水池,这是1924届毕业生送给母校的百年礼物,同学们欣喜地上前尝试。
同学们在斯坦福大学还有意外收获,例如发现了美轮美奂的教堂。这也让他们对私立大学在美国的历史与运营方式,以及基督教文明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有了更深的了解。
斯坦福大学的校园设计令人难忘,没有围墙,只有在大片的森林草地中独具一格的建筑。每一栋楼都有自己的特色,但在风格上却是统一的。从远处看,处处有气派的大拱廊;近看,每一栋楼的细节都不一样。工科类的大楼材料更加现代,线条更加流畅;人文类的大楼则是厚重的大石砖,装饰有繁复的雕花。
在美国,餐桌上的菜系多样,每天吃的都可能是不同国家的菜肴,比如下图的越南粉。而小费文化引发了不少同学的讨论,他们探讨了这种风气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高额小费背后反映的问题。
在访学期间恰逢7月4日美国独立日,也就是国庆节,到处挂起国旗,晚上放烟花,这让同学们一窥美国历史的一角。
▍科技公司大巡游
本次访学活动的重头戏就是参观各个科技巨头,学习其先进技术,了解其独特文化。首先同学们到访的是谷歌总部,漫步于Googleplex,迎面而来的每一个谷歌员工都是朝气蓬勃。
特斯拉的参观应该是让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同学们乘坐电瓶车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巡游了整个特斯拉工厂,看到了精密高效的流水线,七层楼高的冲压机一次性把车架冲压成形,巨大的机械臂举重若轻地抬起半成品汽车,各种配件在头顶复杂的轨道上有条不紊地输送……同学们着实领略了现代制造业的魅力。
在LinkedIn,同学们听了员工分享亲身经历,学到了对自身投资的重要性,了解了人脉在职业成长中的帮助。他们在LinkedIn的餐厅也亲身感受了自由开放的互联网企业文化,不少同学感慨说,将来我也想在这样的公司工作。
除此之外,同学们还参观了苹果总部,了解了无人驾驶出租车公司Cruise,以及参加了科技公司员工的圆桌论坛,都获益匪浅。
▍全球闻名大碰撞
参加这次活动的学生来自于五湖四海,不仅有北京上海,更有瑞士,卢旺达,加拿大的学生。有同学说,在认识卢旺达的朋友之前,我并不知道他们的国家在地图上哪里。也有的同学和瑞士学生成为好朋友,收获一瓶芝士粉作为礼物,笑道,原来并不是只有中国人出国才带老干妈。
在这次活动中,不仅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成为朋友,他们还深入合作,共同学习。同时,几乎每天,学生们都能听到来自业界人士的分享,比如:
来自斯坦福计算机系的终身教授John Mitchell,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的前沿展望。
来自Cruise的资深软件工程师Michael Wu,分享了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工作原理。
来自苹果的环境科学家Marloes Caduff,分享了苹果如何在生产设计中贯彻环保理念。
来自德国商业周刊的首席记者Matthias Hohensee,分享了他采访盖茨、乔布斯、马斯克等科技巨子的经历……
▍人工智能深探究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学习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同学们也收获了不少研究实践的机会。斯坦福大学的John Mitchell教授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深耕者,他的授课深入浅出,同学们在问答环节也非常踊跃,课程结束的时间不得不一拖再拖。
斯坦福设计学院的Chris Bennett教授带着二十个研究生在读LTD项目(learning technology and design),正在做毕业设计。这些学长学姐们分享了他们的毕业设计如何将AI技术应用到学习场景中。有的学生设计了一个学校管理系统,帮助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获得额外的关注;有的设计了一个口语练习应用,为使用者提供口语对话的建议和反馈;还有的设计了编程辅助助手,帮助初学者更快学会编程等。同学们看到这些斯坦福学长学姐们将各自的想法付诸实践,都深受启发。
经过两周的学习,同学们最终与自己的小组成员一同完成了AI应用的初步设计。每个小组都有至少来自三个国家的成员,他们日夜讨论,不断头脑风暴,向业内人士征求意见、完善设计,甚至学习了专业剪辑软件,最终将自己的设想制作成短片,在大银幕上与大家分享。
两周的访学在兴奋的心情和紧凑的安排中转眼过去,同学们都安全回家,并且打算利用剩下的假期时间为下学期做好准备。相信一颗种子已经在他们心中种下,静待逐渐发芽……
图文|Shawn Wu
编辑|Ke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