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际交流书院
报名热线
招生简章
本页位置:首页 >> 新闻
暑期游学|到熊猫的家乡,研学生态经济
2023年08月28日
6月13日清晨,15位G1学生们与两位老师分别来自国交经济组的Daisy老师和全球视野组的Gareth老师一同搭上前往成都的飞机。三小时的飞行后,与来自夹金生态学习基地的老师们见面,我们“玫瑰与熊猫”生态经济研学营真正拉开了帷幕。
 
 
在雅安宝兴县的大熊猫国际溯源营地,见到期待已久的国宝熊猫们,我们都被可爱的国宝熊猫们给“萌化了”,但同时,大家的心中也产生了许多疑问,为什么村民们如今全都搬迁到山下,把大山让给了熊猫们呢?晚上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与熊猫新村的几位村民见了面,我们才得知十年前地方政府鼓励“猫进人退”,在村干部挨家挨户、坚持不懈地劝说下,现在几乎所有山中的村民们都搬到了山下,为熊猫提供更广阔的栖息地。

第二天大家跟随着两位经验丰富的护林员,走进了崇山峻岭中的大熊猫国家森林公园,开启了巡护的旅程,希望对大熊猫的生活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跨过小溪,走过独木桥,在泥泞里艰难地行走。当大家都累得气喘吁吁时,护林员叔叔们笑嘻嘻地和我们说,这才只是他们日常巡护的开始。在深山中还有更多他们要守护的宝藏:数不胜数的国家保护动植物,为此他重复着三十九年如一日的护林工作。我们都被他们守护自然的平凡又伟大的工作深深感动。
 
 
翻过海拔四千多米的夹金山,我们进入了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的小金县,同时也是我们这次旅程的主要研究地。
 
 
第三天早晨,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提着小竹篮,走进了花农们一亩亩高原玫瑰花田中。我们戴上手套,轻轻地掐下一朵朵新鲜的玫瑰花朵,在清晨的薄雾中,我们一行人的成果却不及嬢嬢们手起手落间采下的半筐芳香。
 
 
 
跟着收花车,我们来到了玫瑰工厂,在这里,我们发现玫瑰不仅可以制作成玫瑰花茶,也可以制作成玫瑰纯露等。小小的玫瑰,经过精细的人工择选、清洗、烘干、提炼等流程,成为一滴小小的精华,它走出了大山,销往全国各地。高原孕育出的娇嫩芬芳的玫瑰,带来了小金玫瑰产业的崛起,离不开小金人民不懈的努力、致富的决心。

三天的时间,我们对川西这方生机盎然的土地了解更深了,也渐渐走近了我们这次研学旅行的中心主题——新经济。
 
 
什么是新经济?我们为什么要推翻旧的经济模式而推广发展新经济呢?在刘利、宋昕霖老师和彭奎博士分别进行线下和线上的讲解后,我们才发现,工业革命后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经过时间的推敲后显露出了其弊端——人类正在走向增长的极限,生态危机等问题逐渐显露,我们开始反思以人类为中心的经济模式是否合理。人类源于大自然,我们的经济发展是不是也要背靠大自然呢?
 
 
*来自宋老师和刘老师的课件

于是SEVA-服务于所有生命的经济,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共济,成为了在保护区周边发展经济的最好选择,并在逐渐推广。村民们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山沟,搬到陌生的山脚下,为熊猫的繁衍生息让步,背靠熊猫基地,村民们得以发展旅游业,建起民宿和餐馆服务前来参观熊猫的游客们,同时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开始种植玫瑰,实现经济创收。同学们豁然开朗,原来新经济一直贯穿着我们的旅行。

第四天一早,我们带着新经济学者的视角我们进入了尚未被完全开发的风景秀丽的木尔寨沟徒步。刚走下车,走进木尔寨沟,大家就被眼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震惊,发出连连惊叹。四周层峦叠翠,自然生长茂密的草木衬得天更蓝,不远处流淌的潺潺小溪为牧民的牲畜提供水源,远方绵延的雪山为这幅大自然作的画点睛。呼吸着纯净的空气,大家的心情变得更好了,唱着歌深入了木尔寨沟的核心。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藏族的牧民们。遇到陌生的南方面孔,他们露出了淳朴憨厚的笑,并盛情邀请我们参观牧场中的牦牛。采访过后,我们得知他们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牦牛奶制品,比如奶酪。藏民们的生产生活似乎已成为了大自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看着这一方纯净的土地,大家切身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共济,经济生产其实可以和保护自然并不冲突。
 
 
在下午,我们与年纪相仿的小金高中生们见面。通过破冰活动,我们对彼此的兴趣爱好有更多的了解。坐上餐桌,大家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享受着美味的食物,和朋友们分享自己在学校的经历。饭后,我们学跳藏族传统的锅庄舞,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但美好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分别时,大家都依依不舍地看着新朋友们,挥手告别。
 
 
在这次研学活动中,我们根据自己不同的兴趣方向被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小组,肩负不同的使命。第一组需要为我们七天的旅程拍摄一部纪录片(documentary),第二组对小金经济发展的案例进行研究(case study),第三组则是为小金做一份因地制宜的商业企划书(business plan)。

大家在前几天的亲身感受和老师授课后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于是在大家在组内与朋友们交流自己的观点,进行思想碰撞与融合,分工合作。三个小组的作品各有千秋,都在结营仪式上大放光彩,展现了同学们对新知识的充分理解以及创新性应用。
 
 
 
在回程的飞机上,大家仍在回味这短短的七天,感叹时间飞逝,翻看着之前的照片,怀念每一个遇到的老师和朋友们。在学校井井有条的组织和学习基地的老师细心教导下,我们通过书面学习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到了新经济,这段珍贵的经历给我们初入国交的生活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Angela Guo
图|泽让东州
编辑|Kelly
SCIE声明:本网站上的文章为SCIE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和转载!
Copyright (c) Since 2003 深圳国际交流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声明:学生在校活动的照片有可能在网站或其他媒介出现,若有异议请与校方联系。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安托山六路3号深圳国际交流书院 邮编:518043
联系电话:0755-83495014 / 0755-83495015 / 0755-83495024 / 0755-83495025
粤ICP备16068108号工信部备案查询http://beian.miit.gov.cn
办学许可证 聘请外国专家单位资格认可证书 CIE授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