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网站转】 文章转自2010年4月28日《深圳特区报》学海无涯专栏。
6个上牛津 6个上剑桥
记者从深圳教育国际交流学院(简称“深国交”)获悉:该校2010届高中毕业生岳文博、张鸿洋、李由、朱雯琪、唐柯、
余力骢获牛津大学录取;尹远嘉、张晓东、关可欣、邹璐、孟浩期、胡煜获剑桥大学录取。这是深国交创办7年以来,首次实现牛津剑桥录取人数两位数的突破。更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成为全国范围内规模化向世界顶尖学府输送优秀高中毕业生的重要城市之一:累计31名深国交毕业生获得牛津剑桥录取。这些来自同一座城市、同一所高中的名校学子,正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给深圳国际化带来想象力的同时,也深深地烙上“深圳出品”的标签。
遍布世界的深圳学子
作为国内首家引进A Level教育体系的国际高中,深圳教育国际交流学院的毕业生不仅能够申请英国大学,还可以申请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中国香港的大学,全球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认可A Level成绩。深国交的留学指导中心老师们给我们展现了一组详细的数据:前5届毕业生共计425人,其中175人入读剑桥、牛津、帝国理工、伦敦政经、伦敦大学学院等英国大学;187人入读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康奈尔大学、布朗大学、加州伯克利等美国著名大学;22人入读多伦多大学、滑铁卢大学等加拿大高校;27人入读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等澳大利亚大学;还有2名入读瑞士著名的酒店管理学院,以及12人就近入读香港大学等香港的大学。加上今年即将毕业的第六届毕业生,入读世界名校的毕业生总数突破500人。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深圳市政府大力支持教育的多样化与国际化,是我们学校成立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今年6个牛津,6个剑桥,又一次刷新了记录,且申请到美国“提前批”录取的情况,也明显强于往年。”深圳教育国际交流学院执行院长许政琅介绍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这几届毕业生,我们做了一些统计:这些学生多为1990年前后出生,可出生在深圳的比例却不多,多数是在小学阶段随着父母移居到深圳。而高中阶段,为了就读深国交,不少学生甚至千里迢迢来到深圳接受国际高中的教育,这种情况在传统高中是不多见的,这也可以证明深圳在教育领域的优势逐步凸显。”
创新改革,与海外大学“无缝链接”
身处深圳这个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深圳教育国际交流学院也秉承了这个城市的大胆与创新精神。为了使学生在申请一流大学上更具优势,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该校不断加强必修课英语的教学,不仅为此配备了更高比例的外教,强化了对中国本土老师的英语培训,还从2009年9月份开始,率先推行了“全英教学”。这在中国内地的国际高中里,还属首创。
毕业于牛津大学的深国交教学副院长格林伍德先生说:“我们推行“全英教学”,这不仅仅是因为在深国交学习与申请大学都需要用英语,还因为想给学生一个纯正的西方校园文化环境,与将来他们在海外大学学习和生活实现“无缝链接”。因为我们希望身处语言学习黄金阶段的深国交学生们,在走出国门融入世界时,能够全情拥抱海外教育的精要和生存逻辑,尽早成为海外大学里从容自信的才俊,避免因语言障碍和过深的文化隔阂而远离主流,甚至被边缘化。”
此外,格林伍德先生还向记者透露,学院正在酝酿一个新计划:在校高中生可提前一年申请美国大学,提前一年去美国上大学,这项留美新政策已经正式纳入学院毕业和升学体制。这无疑又为想留学美国的同学开辟了一条捷径。
2010年新学年招生已经展开
目前深圳教育国际交流学院正在开展2010新学年的招生工作,应届的初三毕业生和在读的高一、高二学生都可以报名参加在5月30日上午8:00举行的独立招生考试,考试科目为数学、科学(物理、化学)和英文。深圳教育国际交流学院采用独立命题、阅卷和面试相结合的考试形式,择优录取,同时参考中考成绩。
如果准备参加这一轮的考试的学生或家长,需要在5月28日之前,携带学生身份证、三张彩照和200元报名费到深圳教育国际交流学院招生办填写报名表格,并领取准考证。
详细情况可致电,或者访问学院官方网站www.alevel.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