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教育国际交流学院2011年应届毕业生100%步入英美等国名校,持续7年来辉煌的留学成绩
持续发展的深国交毕业生
“他们从这里走向世界,怀揣一个个远大理想,不管今后将成就怎样的辉煌,他们都将频频回望,这个起航的地方--深圳教育国际交流学院。”
张轶(现就读于剑桥大学):“进入剑桥”也许会带给你一季的缤纷,但除开短期的浮华,真正改变你一生的,是剑桥给你提供一架通天的云梯。只是,你究竟有多大决心去攀爬?如果一个人没有成功的品质,进剑桥也不保证其会获得它们;如果拥有成功的品质,未进入剑桥也不会让其失去它们;上剑桥不是一个结束的结束,甚至不是一个结束的开始,只有当你明确自己想要什么,要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剑桥所提供的时间灵活性和多重机会,才能帮你改写未来。
陈炳安(帝国理工毕业后,在剑桥读博):希望学弟学妹不要光为进名牌大学而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如果没有兴趣支撑,学习起来会很痛苦,成绩也不容易好,有的甚至为此还被学校开除了。也不要以为,反正进大学以后还可以换专业,换不成的大有人在。即使换成了专业,也浪费了一两年时间要从头学起。
杨欣玫(剑桥本硕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读博):本科阶段是在为日后生活打基础,选择一所适合自己性格并在自己专业课上最强的大学,非常重要。
陈颖臻 (帝国理工毕业后,在英国投资银行工作):在帝国理工,我的专业仅次于医学,和机械工程和电脑工程并列,是个能获得不错的专业文凭的地方,身边同学毕业工资最高拿到4万GBP一年。当然,这也是一个多数人都喊难的地方,每年淘汰率10-15%左右,换言之,大一进来的人几乎只有一半能够安全毕业。所以奉劝自我感觉不是十分良好的同学,电子有风险,入系需谨慎。不过对于真对电子有兴趣的人,我也负责任地说,至今从深国交出来的人并没有在我们系因为专业成绩留级过。
蔡易坤(现就读于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我的学校在美国大公司中很出名,就业非常方便,不过学校作风一向低调,在中国大陆几乎没宣传过。选择大学,排名神马的都是浮云,专业课才能知道大学的真正水平,所以看排名也要看专业排名,综合排名只是申请到学校的面子问题。学校地理位置也很重要,我想在美国工作,就选了东北部经济发达地区。如果想纯学术,“金黄玉米地”之类的学校是理想场所。
康文婷(现就读于美国爱默里大学):进大学以来,最深的感受是申请学校时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这所大学的专业要符合你的要求和预期,其文化氛围也应该让你舒适。EMORY是我的perfect match:医学院好,文科也好;坐落在有活力的国际大都市;不同专业有超过300个课外社团;周末管弦乐团和唱诗班音乐会、电影、戏剧舞蹈表演轮番上演;不同大学的教授来开讲座……总之,EMORY提供了我需要的所有东西。
罗音英(现就读于美国阿哥尼斯哥特学院):包装?也许经过刻意包装的人能进排名更好的大学,但上课进度飞快、阅读量恐怖、ESSAY页数多到哭,你能保证适应其实不是你应该进的大学么?纯粹靠排名选学校,面子问题只存在于没上大学之前。当初录我的名校之一,在中国金融界名气不错,但我很高兴现在是在这所美国女校写作业分析美国南方文学,而不是被困在国际大都会某栋楼里研究投资或政府政策。真得好好谢谢深国交的升学指导老师。
郑蕾(现就读于伦敦艺术大学):我选择绘画专业,完全是兴趣的选择。这一点跟普高不同,观念上改变了,让我认识到绘画与金融、精算、科学没什么两样。深国交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