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大眼镜,数理化很好,但在创新、艺术、人文素养方面差一些”的中国留学生形象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近年,深圳学子出国攻读艺术、人文类专业逐浙增多,这样的潮流令人期待,有专家评价,这是真正的大国崛起
当提到艺术、人文类专业时,你第一感觉会是什么?是否会按照老思维想到就读这些专业是“差生”或者“无可奈何”的选择,是否会唏嘘就读这些专业“有点不靠谱,不好就业”?
但你是否知道,如今在深圳,越来越多的学生报考国外艺术、人文类的院校、专业,且有一部分优秀学生申请进入如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纽约帕森设计学院等世界一流艺术殿堂,世界主流的设计大师当他们的导师、进入世界一流的品牌公司实习,这些都不再是稀奇事儿。
“当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艺术、人文领域顶尖院校,接触到各种优势资源,他们的才华会震撼世界。而这样的学生越来越多,将会为国内艺术、人文领域提供更多国际化高端人才,同时也能真正提高中国的国际化程度。”有老师如此认为。
根据留学机构预测,随着国内就业市场对创意人才需求的不断看涨,创意类、艺术类专业将成为中国学生新的热点留学方向。深圳学子出国攻读艺术、人文类专业为何逐年增多?这样的趋势又将为深圳乃至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现象 这两三年申请去国外读艺术、人文类学科的学生多了起来。
宋汉杰也曾在美国留学,去年回国后在深国交任老师,主要帮助指导学生进行美国留学申请。他告诉记者,在他就读的美国亚特兰大某大学,附近有所艺术院校,当他2005年上大学时,基本没见到过中国学生面孔,而两三年后,则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这些学生在那里学习艺术、设计等专业。“我回国后,感觉现在深圳学生申请国外大学的门类越来越多,而之前一些类似艺术、人文类相对比较冷门的专业申请者也多了起来。”
来自深国交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学生留学海外、尤其是本科阶段留学海外,专业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从该校的毕业生去向看,例如在艺术方面,自2009年至2011年,毕业生进入海外艺术院校已成为该校的“传统”之一:刘海榭等11名同学已经入读举世闻名的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等学院;周晏乐等9名同学则就读纽约帕森设计学院等美国顶级艺术院校。而今年,深国交准毕业生的被录取专业,更拓展到音乐、电影、人类学等“小众”领域。2005年—2011年,深国交毕业生留学专业的丰富度已达到50多种,所学专业理工类约占42%,而人文类上升到39%,艺术类约占7%。
梦想 不排除有些学生是为了好申请到国外大学,而更多的学生是因为兴趣爱好。
宋汉杰说,在一些家长看来,金融、经济、工商、自然科学等专业属于热门专业,孩子报考这些专业,在就业上才会更有保障。而对于为何越来越多学生报考一些家长眼中所谓的艺术、人文类等“冷门”专业,宋汉杰称,“具体原因很难说”,不排除有些学生申请这些专业是为了好申请到国外大学,或者容易毕业,但在宋汉杰看来,他接触的更多报考这些专业的学生是因为兴趣爱好。
“现在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培养,开阔孩子的视野,让他们涉猎更广泛的领域,一些孩子很早就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制定好自己今后发展的方向”,宋汉杰说,一个初三的女孩曾跟他交流称自己决定大学要学习音乐管理专业,甚至连想去的学校都定好了,“我自认为比较懂音乐,但她知道的国外乐队比我知道的都多,让我有点惊讶”。
他分析称,如今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国内经济的发展,中国与国外的交流增多,国外的文化、教育等也逐渐被国内了解,这会影响中国学生的看法,让他们的眼界、思维更开阔,有利于让学生们找到他们的兴趣之所在。
“之前由于信息不通畅,一些人不知道可以申请国外的建筑、艺术等专业,学生有了兴趣后,会咨询想学这方面的专业,老师们也开始研究怎么去申请国外的这些艺术院校。”一位老师说。
记者采访深圳外国语学校、深圳中学、深国交等学校老师了解到,如今学校教育多元化的培养、丰富专业的社团活动、一些职业规划指导课程也让学生们更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未来之路怎么走。
深国交招生办邓老师介绍,他们学校很重视专业的多元化,也很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除了传统的数学、物理、化学科目外,还开设了心理学、经济、商务基础、会计、美术与设计、音乐等多门课程供学生从中选择。“只有提供的学习内容、专业多了,孩子们才知道往哪个兴趣去发展,即便他之前知道,也可能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把他们的才华埋没掉了。开设多元化的专业,让有兴趣的学生一起学习、生活,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在深圳大学教授王庆国看来,之所以这几年会出现越来越多学生出国学习艺术、专业类专业,与国家到地方层面都很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国内对相关人才的需求非常大有一定关系。
坚持 不会那么悲观,有可能就业没那么容易,会累一些,但自己喜爱最重要。
深国交学院毕业生刘海榭目前在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就读珠宝设计专业。她在深国交上高中时选修了艺术设计专业,并在此投入了很多时间,父母也希望她攻读国外设计专业,“说白了,他们怕我出国三四年毕业后连自己也养活不了,这可能是部分家长对艺术工作者的偏见吧”,刘海榭偷偷去面试拿到了艺术大学预科的offer,并且私自拒绝了其他大学本科的offer,“这过程中我和家人有非常多的争吵,我知道他们为我好。当他们现在看到我在大学的快乐和努力,以及艺术大学带给我的成长,他们也为我感到骄傲”。
对于自己的未来,刘海榭称,自己想开一间工作室,创作一些让人能去感受生活、给他们带来祝福的作品,如果有机会还会去教人们进行手工创作。
“国内的大环境,包括家长、学校对艺术都有不理解甚至误解”,深圳某中学美术高级教师吴健晖说,中国学生去申请国外一流的艺术院校,面对的竞争非常大,攻读艺术学院不仅需要托福、SAT等成绩好,也需要一定的艺术天分。比如全美排名较好设计学院每年录取的学生都是全世界某个风格里最厉害的,每年在中国录取的学生不超过3个,有时一个都没有。国外一流的艺术院校选择人才的标准很多元化,“每所学校对学生的要求都不一样,这让我们申请时也感到头疼。”吴健晖说。
深国交毕业生吕戈目前在丹佛大学学习会计和音乐专业,他觉得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进入到外国高校学习人文和艺术是因为国内教育缺乏这种艺术以及人文培养。“有条件的家庭肯定会把孩子送到国外接受人文和艺术方面的学习。一方面,外国的艺术氛围的确比中国的更强;另一方面,国外的教育也比中国的更加严谨和权威。中国好像对自己的艺术家不推崇也不信任。做一些建筑请的都是外国设计师。我认为如果中国想要培养自己的艺术家和文化水平,就一定要充分信任和培养自己国家的艺术家和设计师。”
影响 这样的趋势有利于中国与国际全方位接轨,真正实现大国崛起。
“我们专业的常任导师都是英国或者世界级的珠宝设计大师,伦敦奥运会、残奥会金牌设计者Lin Cheung是我们其中一个导师、我们平时的课业很多都是比赛,如施华洛世奇、大英博物馆、卡迪尔等都会专门为我们设立比赛……”谈起如今在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学习生活,刘海榭如此自豪的描述。
据记者了解,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进入国外顶尖的艺术、人文学院,对中国提升国际竞争力中的软实力有着重要作用。以服装设计为例,深圳去国外顶尖学校的学生实习的地方是迪奥、路易威登、麦昆等品牌,而且能进入到顶尖服装设计师的工作室学习,这不仅能让他们了解服装设计技术上的事情,也能够了解管理方面的知识,而这些是我们国内服装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
而深圳大学教授王庆国认为,这样的现象表明中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使下一代开始追求世界人文财富的创造和美感体验。王庆国还表示,这样的趋势有利于中国与国际全方位接轨,真正实现大国崛起。“从国际视野看,真正要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城市、国家,你的理念,比如美和丑的评判,艺术的鉴赏力,都得有一个国际语言或平台,当大家语言、观念一致,你的国际地位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光靠经济发展的话,别人认为你是暴发户,在精神方面有缺陷。作为大国,除了在经济上要强大之外,还要在艺术、人文、道德修养各方面有进步,和国际接轨。”王庆国说,他认为留学攻读艺术、人文类的学科也将成为一种趋势。
根据留学机构预测,随着国内就业市场对创意人才需求的不断看涨,创意类、艺术类专业在2012年将成为中国学生新的热点留学方向。因为看好这一新需求,国外院校纷纷推出相关课程供中国学生选择,这些国家的创意艺术类专业各有所长,其入学门槛、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向也都有所不同。就艺术类专业细分来看,其中的多媒体艺术、形象造型、工业造型、建筑、电脑美术、广告等专业开始崭露头角,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回国后将填补国内高端艺术人才市场存在的巨大缺口。
“其实相关课程在国外很多学校很早便开设了,只是说他在挖掘中国学生对此是否感兴趣,通过了解,国外学校知道原来在这方面我可以招到更多优秀的学生。”一位资深人士解释称。刘海榭告诉记者,她无法像专业研究机构一样预测、判断未来中国留学生选择国外艺术、人文、创意类专业是否会成为趋势,但她觉得已经毕业的中国设计师正在努力改变着国内外对中国设计的看法,这些中国设计师活跃在国际舞台的身影,也激励了像他一样的年轻人将梦想变为现实。
策划/统筹 吕冰冰
采写 南方日报记者 孙颖
摄影 南方日报记者 周游
附:深国交历届就读艺术类专业学生
英国 |
伦敦艺术大学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 |
艺术类Art |
2009 |
郑 蕾Cherry |
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 |
艺术类Art |
2009 |
周 晗Zoe张伟佳Jessica沈倩筠Rachel刘海榭Percy |
伦敦艺术大学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 |
艺术类Art |
2010 |
王 澍Saturn陈维微Vicky杜雨欧Agenes |
伦敦艺术大学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 |
艺术类Art |
2011 |
陈序之Daniel 谭婧Sophia 黄宇嘉Liyana |
英国AA建筑学院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
艺术类Art |
2011 |
厉逸轩Lee |
美国 |
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 The New School for Design |
艺术类Art |
2009 |
周晏乐Vicky |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chool of Visual Arts (Manhattan) |
艺术类Art |
2009 |
诗 洋Melody朱子蓬Philip |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chool of Visual Arts (Manhattan) |
艺术类Art |
2011 |
文梦雅Sylvia |
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Savannah College of Art & Design |
艺术类Art |
2010 |
周丽波Bobo 黎珂Liko |
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
艺术类Art |
2011 |
陈俐仪Lily |
加州艺术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 |
艺术类Art |
2010 |
王祥笛Allen |
加州艺术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 |
艺术类Art |
2011 |
玉毫Helen |
新加坡 |
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Lasalle College of the Arts |
艺术类Art |
2010 |
叶玲Jessica |